节气小寒|小寒的由来及习俗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nzfqo3Gua4uxJOj7uiINw
|
作者:香花
|
发布时间: 1410天前
|
1878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你还知道小寒的其他由来和习俗吗?可以评论区交流一下
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冬季的第5个节气,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。斗指子,太阳黄经为285°,于每年公历1月5-7日交节,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,它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一样,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。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,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。小寒时节,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,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,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,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。冬至之后,冷空气频繁南下,气温持续降低,温度在一年的小寒、大寒之际降到最低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民间谚语说: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冷到抖”,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。民间谚语说:“冷在三九”,由于隆冬“三九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,因此有“小寒胜大寒”说法。
一候雁北乡: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。
二候鹊始巢:禽鸟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,喜鹊已得来年之节气,鹊遂可衔草筑巢,准备孕育后代。

三候雉始鸲:雉在接近“四九”时会感觉阳气的生长而鸣叫,这里的“雉”即是一种羽毛很漂亮的雉鸟(也是我们俗称的野鸡),也是阳鸟,而“雉”鸣叫的意思是雉鸟求偶声。
我国有些省份地方,人们在小寒节气到来的时候,因为天气比较寒冷。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,冰上行走皆用爬犁。爬犁或由马拉,或由狗牵,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,推动前行。冰面特厚的地区,大多设有冰床,供行人玩耍,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,人们称为冰戏。

“小寒”是腊月的节气,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,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。腊的本义是“接”,取新旧交接之意。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,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。“腊祭”含意取其有三,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,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。二是祭百神,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。三是人们终岁劳苦,此时农事己息,借此游乐一番。
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“腊八粥”。古籍记载,腊八粥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等作点染,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,有调脾胃、补中益气、补气养血、驱寒强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民谚“小寒大寒无风自寒”,小寒、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。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,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,利于驱寒。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,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。
香花山茶油原产于广西田阳区,距长寿之乡巴马20公里,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和7道精炼工序,保留山茶油的天然营养元素,易于消化吸收。并且山茶油具有烟点高、耐高温等稳定特性,是凉拌、煎、炸、炒等各式菜肴的上乘用油,品质之选。

微博:@香花山茶油
小红书:香花山茶油
抖音:香花山茶油
注:部分素材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