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白露|一场秋雨一场凉,一场白露一场霜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8LpE0DdALOKHPaqEI-SsOQ | 作者:香花 | 发布时间: 1163天前 | 147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图片


图片

秋高气爽 玉露生凉

图片


一场秋雨一场凉,一场白露一场霜。

每年9月7日前后进入白露节气。“露凝而白,气始寒也”,说是寒,虽有些夸张,但早晚不饶人,清晨出门的时候人们时常有一种身处冰箱冷藏室的感觉。在北京,平均9月15日前后,像T恤、短裤、凉鞋之类就没法再穿了,即便还有点不舍。所以,“过了白露,长衣长裤”。正如谚语所说:“白露身不露”。

图片

“白露前后,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,谓之秋兴。”不同时节,古人会依照物候或者找乐子,或者做雅事。先不论雅俗,不说赌斗,今人已经很少有兴致甚至很少有机缘与物候互动了。现在每逢一个节气,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:“这个节气,应该吃什么?”

图片

其实,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人们营养过剩,与旧时逮个机会打牙祭、寻个理由补嘴空、忙完农事贴秋膘的时候已然不同了。管住嘴、迈开腿或许更重要。

图片

积雨连村暗,山庄何处归。秋光堪画处,蓑笠过桥迟。

图片

白露之后,渐渐迎来“华西秋雨”,正是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的时节。“山中一夜雨,树杪百重泉。”雨、云忙活一晚上,大家清晨起来一看,每个树梢都滴滴答答地水珠坠地,如同千百道水泉一般。

但全国总体而言,白露时节降水显著减少。二十四节气中,全国的降水,总量减少最多的是寒露,其次就是白露。这两个“带露”的节气,仿佛是露多了,雨便少了。

图片

古人描述的白露物候,均与鸟有关: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。玄鸟,即燕子。古时候,燕子和桃花,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“预报员”,是借用生物智慧的典型。

图片

从春分时节的“玄鸟至”,到白露时节的“玄鸟归”,人们在燕子的迁来和归去中,品读季节的更替。群鸟养羞:“羞者,所美之食。养羞者,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。”秋高气爽,玉露生凉,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,于是开始养羞(馐),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“干粮”。

图片

还有一则谚语,乍读起来令人窃喜:“白露后,不长肉。”但它指的是荞麦。白露后,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。


图片

白露·习俗

图片


吃龙眼


图片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“白露必吃龙眼”。白露时节,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,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。


酿白露酒


图片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,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,家家酿酒,用以待客。白露酒用糯米、高粱等五谷酿成,略带甜味,故称“白露米酒”。


喝白露茶


图片经过夏季的酷热,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。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,而是有独特的甘醇清香味,尤受老茶客喜爱。


祭禹王


图片

△ 夏禹王像  宋·马麟

白露时节是太湖人“祭禹王”的日子。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,太湖畔渔民称为“水路菩萨”。每年正月初八、清明、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,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。其中清明、白露的规模最大。

图片
图片
「写留言」 

  聊聊你是如何“贴秋膘”的?


—《END》—


香花山茶油


香花山茶油原产于广西田阳区,距长寿之乡巴马20公里,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和7道精炼工序,保留山茶油的天然营养元素,易于消化吸收。并且山茶油具有烟点高、耐高温等稳定特性,是凉拌、煎、炸、炒等各式菜肴的上乘用油,品质之选。


扫码关注香花山茶油公众号

微博:@香花山茶油

小红书:香花山茶油

抖音:香花山茶油

注:部分素材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。